今天是9月3號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以國之名,向勝利致敬! 讓我們共同緬懷先烈 銘記歷史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康春雷
- 來源:昌瑞石墨
- 發布時間:2020-09-03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于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
今天是9月3號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以國之名,向勝利致敬! 讓我們共同緬懷先烈 銘記歷史
【概要描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于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康春雷
- 來源:昌瑞石墨
- 發布時間:2020-09-03
- 訪問量:0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于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節日淵源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發動"九一八事變",進而侵占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炮轟宛平縣城、進攻盧溝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毅然奮起,英勇抵抗。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全國各族人民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歷時十四年的艱苦卓絕的斗爭。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東京時間),同盟國聯合受降典禮在停泊于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隆重舉行。日本政府全權代表和大本營全權代表分別在投降書上簽字,美國、中國、英國、蘇聯、法國和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的全權代表(中國代表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部長徐永昌將軍)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接受日本投降,投降書即刻宣告生效。至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宣告日本帝國主義徹底失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完全勝利。
1946年4月,中國國民黨中常會決議將慶祝勝利的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國定紀念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即公布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了"八一五抗戰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通告,將抗戰勝利紀念日改定為9月3日。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進行修訂,延續了9月3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的規定。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確定每年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同時,2015年的9月3日還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在近代民族復興的和平變革時期,也同樣涌現出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何子淵、陳嘉庚、錢學森、鄧稼先、同盟會、愛國華僑團體等大批民族英雄和英雄團體。無論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商人,還是海外華僑,他們中間都涌現出大批民族英雄,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自由、利益與安全、尊嚴與榮譽無私奉獻、無怨無悔。"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習近平講話新聞報導摘錄
回望歷史
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個偉大的國家,總是在對歷史的一次次回望中不斷汲取前行的力量。
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屬于勝利者的明亮秋日里,站在屬于正義者的歷史坐標上,再次回望半個多世紀前那段烽火歲月。
民族救亡
砥柱--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民族救亡的大旗
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始終高舉起民族救亡的大旗。
--是中國共產黨率先吹響了抗戰的號角,提出武裝抗日的愛國主義主張,擔當了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先鋒隊。
從1931年底開始,中國共產黨就陸續向東北派出大批干部,加入到當地的抗日武裝中,并組建了東北抗日聯軍。
--是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并領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和最強大武器。
在整個抗日戰爭的艱難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中華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力地維護了全民族的堅強團結,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領導核心。
--是中國共產黨對整個抗日戰爭實施了正確的戰略指導,為堅持抗戰和奪取勝利提供了基本保證。
當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尤其是在亡國論、速勝論等論調甚囂塵上之際。是毛澤東集中共產黨人的集體智慧,廓清人們思想認識上的重重迷霧,為奪取抗戰勝利指明方向。
--是中國共產黨廣泛建立了抗日根據地,領導和開辟了廣闊的敵后戰場,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在這場事關民族生死存亡的抵御侵略的戰爭中,中國共產黨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力挽狂瀾、救中華民族于水火之中。
烽火狼煙
烽煙--五千年文明古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1931年9月18日22時許,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炮轟北大營襲擊東北軍,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4個多月后,12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日本國土面積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為達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國的罪惡野心,悍然炮轟宛平城,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
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九一八'以來,很多中國人認為日本會適可而止,認為國際上會出面干涉。結果日本步步緊逼。到1935年華北事件后,中國民眾已經普遍意識到,除了抵抗無路可走了。
烽煙籠罩盧溝曉月的那個夜晚,徹底驚醒了一個民族。
民族怒吼
怒吼--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
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盧溝橋抗戰,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生死存亡之際,在中國共產黨倡導下,一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在全體中國人中形成、覺醒,達到空前的程度,這是抗日戰爭給中華民族內心深處帶來的最深刻變化。
億兆一心,戰則必勝。素來溫和、寬容、善良的中華民族,用以血還血的悲壯,投身血戰到底的抗爭。
同胞血戰
血戰--一寸山河一寸血,四萬萬同胞千萬兵
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范圍里,中國軍隊血戰半月,殲敵1萬余人,以3萬人的代價贏得了臺兒莊大捷。8年全面抗戰,在中國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共進行重大戰役200余次,大小戰斗近20萬次,殲滅日軍154萬余人,約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傷人數的70%。中國傷亡3500余萬人中,有3000余萬為平民。
浴血而戰,血戰至死。中華民族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新的長城!
1940年2月23日,年僅35歲的抗聯英雄楊靖宇,在敵人的瘋狂追殺下,永遠倒在了這棵青松旁的雪地上。在那片英魂永駐的東北熱土上,怎能忘了與楊靖宇同年犧牲的另一位英雄:張自忠。
1940年,日軍分三路進犯襄樊、宜昌。49歲的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身陷重圍。5月16日,這位曾指揮部隊擊潰有"鐵軍"之稱的日軍板垣師團的抗日名將,在日軍的刺刀下壯烈殉國。
怎能忘了與張自忠同月犧牲的另一位英雄:左權。1942年5月,日軍重兵包圍了位于山西遼縣的八路軍總部,38歲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為掩護部隊突圍,以身殉國,把年輕的生命永遠融入了巍巍太行山。
將軍和士兵并肩赴死,軍人和百姓戮力抗敵。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精神,正是這種視死如歸、奮不顧身的英雄行為,確保了全民族的獨立和解放。
偉大勝利
勝利--中華民族命運的歷史轉折,值得世界銘記的偉大勝利
1945年8月15日,在全世界正義之師的打擊下,被中國戰場的大反攻徹底摧毀信心的日本天皇以"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21日,湖南芷江,日本降使向中方代表交出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的命令備忘錄。
1945年9月2日,日本東京灣,"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包括中國的徐永昌將軍,依次簽字。
1945年9月3日,國民政府決定這一天為抗日戰爭勝利慶祝日。這個日子,也被全世界公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
1945年9月9日,南京,這個曾慘遭日軍屠城暴行的六朝古都,見證了侵略者最后低頭的歷史性時刻:中國在南京正式接受日本投降。
抗戰勝利,中國不僅參與了戰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而且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承擔起維護人類和平與安全的更大責任。浴火重生,中華民族洗去百年屈辱,贏得了地位、自信和尊嚴,第一次以勝利者的姿態,在世界的東方昂首挺胸站了起來!這是中華民族命運的歷史轉折!這是值得世界銘記的偉大勝利!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掃一掃,關注我們
版權所有 ? 河南省昌瑞石墨有限公司 豫ICP備19034952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鄭州